上午的自然課,老師正在向我們傳授所謂的「反應速率與可逆反應」,這些等等的國中必須理解的知識。經過討論之後,我可得知反應的因素是以下四項:溫度、催化劑、濃度、接觸面積,而我也給了字面上的「功用」解釋。
- 溫度:用以破壞其連結(加速碰撞機會)
- 催化劑:減少反應期間所需的能量(成本?)
- 濃度:改變物質的含量(反應物的數量)
- 接觸面積:可增加或減少同時的碰撞機會(瞬間的反應量)
這是其一項知識,除此之外老師還授與像是「可逆反應」和討論其他相關問題。以可逆反應為例,你知道其中的原因與規則嗎?我舉了些例子,以便用於解釋可逆反應:
- 以(溴+水)的反應來看,是一個「動態平衡」也稱作可逆反應,而此時並沒有反應完成的狀態,因為他可逆。
- 以(竹筷+火燃燒)的反應來看,是個「靜態平衡」也稱作反應完成。
就是這樣,我們的自然課程就是如此一般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